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加強政策資金支持
2013年,四川省丹棱縣利用有機質提升項目,政府采購75萬元腐熟劑發放項目區,重點推廣應用秸稈還田腐熟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將葡萄、柑橘等作物的廢棄枝條樹葉粉碎后,加入發酵轉化劑,快速將枝條樹葉轉化為生物腐殖酸肥料就地(近)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培肥土壤。
四川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明確工作思路,優化頂層設計,基本形成政府引導、主體帶動、社會參與的良好態勢?!爸袊鴰浊甑霓r耕文明,代代相傳,講究的是種養結合,生態循環,遵循自然規律,以種定養,以養定種,科學合理規劃,減少農業污染。過去40~50年的化肥農藥的使用將土地原本的修復能力破壞,現在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進畜禽糞污和秸稈還田綜合利用。為了確保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省級財政每年投入1.2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地力培肥,1500萬元支持推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PPP模式,3000萬元支持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控試點,7000萬元支持新村集中供氣工程建設,4000萬元支持購買病蟲害防治服務,發揮出重大示范效應。財政、農業等部門聯合構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減量增效補償機制”。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涂建華說。
以綠色產地為基礎,推進耕地質量建設
2014年10月,蒲江縣啟動以提升耕地質量為核心的有機農業三年計劃,構建“5+1”耕地質量提升綜合服務體系,圍繞全縣柑橘、獼猴桃、茶葉三大產業改良土壤55萬畝次,鋪蓋50%以上耕地,有機質年均提高0.2個百分點,化肥農藥使用量逐年降低,土壤酸化和理化性質得到改善。
“鴨子排泄的糞便等在稻田里直接作為有機肥為水稻供給養分,加上這些物理防治技術,我們鎮水稻品質大大提高,達到國家標準一級,被市場所認可,價格也提高不少。這樣的種植模式不僅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而且讓群眾的收益增加,現在不用我們宣傳,老百姓自己也樂意接受這種種養循環的生態模式。這種模式也為我們環境改變帶來很好的影響,村民們以前種農田時,不懂得科學用藥,合理用藥。現在,每個村都由當地農戶組建了一只機防隊,機防隊員經過培訓,科學合理地實施統一藥物防治,并將產生的所有農業垃圾統一回收處理,避免農業面源污染。”三臺縣建平鎮副鎮長何興豐介紹。
“我們家有70多畝稻鴨共育地,今年的收入應該比去年增加500~600元了,另外還有1000多只鴨子可以賣。”家住三臺縣建平鎮營家灣的種植戶王久述高興地說。
以綠色產業為核心,大力發展生態種養循環
“我們村以前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生豬,346戶中有200戶以養豬為生,養豬產生的糞便對村里的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氣味就不用說了,溝渠里都是畜禽糞便。現在,柑橘、丑柑等產業,不僅將村里養殖的畜禽糞便轉化為果樹需要的有機肥料,而且沼液的使用令果子的品質提升,價格也是看漲,果農們的收入隨之不斷增加。畜禽糞污有效綜合利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在我們村可以看到,村居周圍的溝渠里沒有以往‘絕望的死水’,而是慢慢恢復成‘活力清流’?!逼呀h壽安鎮插旗山村村支書宋懷洪感慨地說。
“我家的果園有300多畝,除了在樹苗的幼苗期會用少量化肥,其余都會用沼肥、商品有機肥,今年年初到現在已經施用17噸有機肥。不僅周邊的果商到我這進購柑橘等水果,還有云南、貴州等外地的果農向我購買果樹苗。過去使用化肥,土壤板結得厲害,果樹的品質一年不如一年。自從國家提倡綠色農業發展,政府引導我們利用畜禽糞便處理的沼肥后,土地越種越肥,不管種啥子,品質都大大提高。我家果園產的柑橘、‘不知火’等比其他地區的價格高出不少,現在老百姓腰包鼓了。”黃金源果農業主李開明一邊在田間打理剛剛施過沼肥的果樹一邊說。
以綠色防控為支撐,加強技術體系研發
在金堂縣蔬菜綠色防控基地,田間規律分布的黃色藍色紙板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這黃色藍色紙板是利用昆蟲不同波長光譜的趨性引誘害蟲進行粘殺的技術,此項技術綠色環保,成本低,大大減少化學用藥次數。黃色紙板上涂粘蟲膠的方法誘殺昆蟲,有效減少蟲口密度,不造成農藥殘留和害蟲抗藥性,兼治多種蟲害,防治潛蠅成蟲、粉虱、蚜蟲、葉蟬、薊馬等小型昆蟲,藍色板誘殺葉蟬效果更好,配以性誘劑可撲殺多種害蟲的成蟲。金堂縣加大綠色防控工作力度,在化學防治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大量綠色防控新技術、開展應用試驗等措施,探索篩選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綠色防控技術。
據介紹,四川省圍繞五大農產品主產區,通過畜禽標準化養殖以養定種、果菜茶標準化種植以種定養,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開展果菜茶全程綠色防控試點,集中打造20萬畝以上的種養循環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大力推廣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共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712萬畝,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25.8%,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36%,減少農藥使用量1600余噸。加強與省農科院、川農大等合作,開展“種養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等減量增效支撐技術研究,初步形成配方施肥、種養循環、綠色防控等技術體系。
以綠色機制為動能,加強服務模式探索
2016年6月,丹棱縣實施PPP模式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先后3次召集該縣7個鄉鎮主管畜禽工作的副鎮長、種養大戶、抽糞隊等召開項目工作討論會。2017年1月20日,丹棱縣農業局與丹棱縣興農養殖服務合作社簽訂合同,確定畜禽糞污轉運方式、價格等。該縣以綠色發展為動能,探索出畜禽糞污“丹棱三二一”治理模式,即,沼氣池、干糞池、沼液收集池“三池”,實現減糞、減液“二次減量”,全縣每個鄉鎮建成一個沼肥運輸專業合作社。通過干濕分離,轉運干糞和沼液,實現減糞、減液“二次減量”,沼肥運輸專業合作社將農戶自行施肥剩余的“三池”糞液收集后用于澆灌,干糞轉運至兩家有機肥生產企業用于生產商品有機肥,這樣的商品有機肥200元一噸,丹棱縣有機肥年產量達30萬余噸。截至目前,新建沼氣池3263口、干糞池1634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成立沼液運輸專業合作社10個,負責全縣畜禽糞污轉運還田。
農業大省如何向農業強省轉變?綠色生態如何向綠色生產力轉型?四川省正揚起綠色之帆,駕起生態之船,駛向為民脫貧致富的彼岸-有機肥功不可沒!